我叫高超,现在来自于优客工厂,在这边负责市场。元旦之前我是Uber的中国公关总监,最开始的时候快法务邀请过来让我参加分享这个环节,我说在P2的场合,是不是来砸场子的,不是,大家可能知道优客工厂本身也是一个创业孵化器。给大家介绍一下Uber,大家对Uber还是有一些耳闻,尤其之前的跟国内滴滴这种品牌进行整个市场的开拓,被认为是共享经济的一个典型代表。同样,还有像美国的Airbnb这些企业。今天主办方让我分享一些营销,但是我更多给大家介绍一下,Uber大家想起来可能是逼格很高的一个品牌,借Uber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我们心目中,我自己曾经服务的这家公司,它如何构造这样的一个品牌气质,或者这样的一个产品气质。很多人对Uber并不是因为它使用的时候知道,可能是因为它的营销,微信上有很多案例的分享。再有就是去年6月份的时候,曾经神州这样的一个品牌和Uber对撕,当时引起了很多关注。
到今天为止,在今天这么冷的天,其实很多人可能发现在用这样的专车平台打车已经慢慢替代了,或者说已经抢占了很多出租车的习惯,改变了人们出行的一种习惯。所以,从这一点,我今天跟大家从两个层面分享这样的一家公司的一个案例。一个是它的产品属性,它如何构造这样的产品属性。刚才主持人提到了,为什么一个产品能够找到它的精准人群,其实跟整个产品思路是有关系的,可能大家自己做产品模式定位和商业模式定位的时候,我刚刚加入优客工厂跟很多创业者聊,我们突然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很多创业企业不会讲自己的故事。最典型的例子是什么?上周五我们在优客工厂里面做了我们第一次的企业的DEMO day,徐小平老师跟创业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他说都讲完了一遍,我发现大部分企业没有能力用一分钟说明白自己是谁?他就说,你们这些人能不能找一些语文好一点的来人创业,讲不明白,怎么做自己的定位,自己的商业模式,优势,竞争特性、壁垒、盈利模式等等,其实有很多东西可能不是特别的清晰。
我帮一些创业品牌做梳理的时候发现,当一些品牌梳理的时候是倒逼商业模式的,所以一些品牌是跟自己的商业模式有关系的。所以,我们看一下Uber这家公司如何构造自己的商业模式,或者一个主题。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化繁为简这样的一个过程。首先Uber大家听说过,就是美国的一个创始人叫做卡兰尼克,他今年37岁了,去年是他的本命年,今年他37岁,他是连续创业失败者,这是他的第三家还是第四家的创业公司,他之前做的不是很顺利。现在Uber这家公司之所以有名,第一、因为它是分享经济的一个代表。第二、它是目前历史上没有上市的公司里面估值最高的。大家目前的估值在680亿美金左右,570的时候是Facebook,它已经刷新了Facebook的记录。这家公司其实它2010年成立,到目前为止五年多一点的时间。
他在做一个什么事呢?用技术打造高品质生活,建设智能城市,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的一个事情,其实就是一个手机应用的科技软件,让每个人都能够体验到拥有专属司机的感觉。他在产品设计定位这一块,他做了几种,就是当所有人做创业的时候,大家希望我特希望做一个东西,不断的加。最典型的商业模式是滴滴,滴滴的模式是不断累加的过程,Uber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给自己的商业定位或者产品定位的时候是做持续做减法,几个领域。第一、一键叫车,最开始Uber和滴滴同时用的时候,发现用Uber不适应,发现你点了一下,这个车就不用再操作了,你突然发现,这个司机就给你打电话了,它是一键叫车的模式。现在因为加入了一个Uber库,你需要填入目的地,之前的版本不需要输入目的地,对中国人来讲特别奇怪,我不输入目的地,司机怎么知道你去哪儿呢?就是不让司机知道你去哪儿,所以他不能拒单。任何除了Uber之外的叫车软件都需要输入目的地,所以操作方面,Uber做了一个减法。
第二、不用抢单,司机是派单制,最开始是被神州垢病的,说如果你不做双向评定的情况下,人家凭什么接你的单。最后发现抢单制的情况下,会出现一种情况,当你这个活不好的时候,周围所有的司机都不会接这个单。
第三、不做预约的,坦率来说,定一辆车更踏实。从Uber来说要解决的是显示资源匹配的问题,离你最近的时间和地点配车,他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了。对于司机现在目前的这个,就是你如果随时调用这个情况下,他只调用最短时间,最近距离的需求,所以它基本上不做预约,增加效率。
第四、不需要现金,现在Uber是像银行卡、信用卡、支付宝、百度钱包都是可以的,
所以,刚才讲的Uber实际上是做减法,它实际上不做抢单。为什么有这种设置呢?对用户来讲显示最近的待用空车,节约派单时间,不会被拒单。对于司机来说,不用抢单,对于Uber来讲,就近匹配,减少空驶,提高效率。刚才讲了,不做预定。
对Uber来讲,其实它解决的就是这样一个交通拥堵的问题。拿北京来讲,现在大概500多万辆小轿车,北京的司机平均每天堵在路上大概将近两个小时左右,不光上下班,有可能在办事的时候,所以平均每天堵的时间非常长。实际上这些车每天的平均使用率其实不到10%绝大部分车是停滞,或者空驶中国年均二氧化碳排放到7吨,世界平均水平6点多吨,从停车位来讲,其实北京整个停车率大概200多万个,相当于实际上有3000多个足球场这么大,但是总面积是这么大,实际上很难满足所有车停靠的。所以,整个的逻辑来讲,希望用更少的车辆搭载更多的人实现同样的出行的状态。所以,由此对Uber来讲,除了它的产品设计是刚才讲了,他用减法的方式。另外一个最关键的核心优势就是机损,就是大数据。所以,Uber的这个平台,谈到他的核心的技术就是高速的匹配。
现在在北京有一个叫做人民优步+,你打开Uber会发现多一个选项,如果你要拼车,可以省多少钱,前两天在做特价,不管你走多远都是五块钱,现在可能恢复回来了,但是仍然比你自己独立搭车要便宜。什么理论呢?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在中关村,假如从国贸到中关村,同时打开一辆拼车,然后在亮马桥东三环燕莎那个位子,有一个人要去四季青桥,我是第一个人,这个车在国贸接上我以后,路过东三环燕莎桥的时候会接上第二个乘客,然后会在这儿把我放下,同时车继续行进,到四季青桥西四环。这样整个的搭载议程其实有可能搭载两位乘客,这个过程当我下车以后,司机可以就近匹配另外一个顺利的乘客,理论上来讲,只要需求足够多,这个车整个转起来的时候是满载,而不是空载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状态。
但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动态发起的,换句话说他要求车辆、司机、路线、距离等等要做非常精准的匹配。这个是需要一个非常强悍的的数据能力的。但是,对于司机来讲,他同样的议程,他车永远是高度使用的状态下,所以他的收入是最大化的。对乘客来讲,他不需要完全负担他这一程的,这么一个距离下来,几乎2/3的车程和另外一个乘客共享的,所以这个车费是和另外一个人均摊的,基本上六成七成,但是几乎所有人都问这个企业如果停了补贴,拿什么来盈利?可是,刚才我用技术、匹配大数据的方式就可以做到一点,实际上可以通过计算能力实现我即使不补贴,司机本身能挣到更多的钱,我不用大幅补贴司机的钱,乘客可以更便宜,在没有优惠券的情况下。所以,这种状态就能使一个车辆的运载,如果需求足够大的情况下就能够盈利,这种产品目前已经在美国的几个城市盈利了,所以这种状态是可持续的。而这里面其实就是一个非常高的技术门槛和壁垒了。
所以,Uber的使命是让出行像流水一样可靠,随处可在,连接你我,这句话听起来很诗意,但是蕴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大家一想到Uber、滴滴,想到这家公司是做出行交通的,但是现在的花骨朵可能跟滴滴是一样的,但是未来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把出行想成水和电,像流水一样,如果匹配到Uber的创始能力,因为我有了这样的供给,因为交通本身可以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供给的情况下,如果通过数据,通过技术能够5分钟之内把一辆车送到你面前,理论上来讲,我有能力把任何东西在5分钟送到你面前。这个实际上就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了。
其实Uber在美国连续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务,不光是交通的,而是基于交通的,叫Uber ests,你说是什么?饿了么?百度外卖,但是不对,他不是解决送餐的,解决的还是即时匹配的问题。假设一种消费场景,你现在特别的饿,你忘记订餐了,12点要吃饭,又没有办法再等一个小时了,因为你知道在饭点的时候,基本上一个小时以后才能送到,这时候你如果及时发起一个吃饭的需求,可能不会有人响应,可能未来能够提供这样服务的是Uber,这时候你为了填饱肚子,你可以牺牲你的产品。你说没关系,有包子吗?有,有三明治吗?有,还有其他的吗?没有,你选一种,反正你快点到就行,Uber是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
Uber还在美国做了另外一个业务,叫Uber Fast,就是解决快递,比如你去机场没有带身份证,可是你老婆,或者你男朋友,他在家,但是得打一个车给你送过去,他手上有事,怎么解决?你可以在你家附近发起一个需求,告诉他去你家发起一个Uber Fust,可是目前没有一家快递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必须派单,派完单到你家,中国好像有一两家,但是他的数据匹配能力,目前达不到像Uber这种基于数据的能力。
这句话蕴含的东西在于,当未来所有人都在解决出行交通问题的时候,可能几年以后Uber干的事情和大部分的公司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是Uber+的概念,把它作为一个平台,作为一个技术平台和一个刚才像水和电一样的东西,未来要“+”的服务部分是非常可以想像的。这是产品的定位问题。
所以,其实Uber在产品定位和整个的用户需求把控这一块,其实它跟一个传统的需求方是不一样的。由此,Uber在构造它未来产品设计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投入就在于它的技术。目前无人驾驶几乎是和VR一样热的一个领域,在座各位如果谁在研究VR恭喜大家,这是资本现在目前比较关注的一点。回到无人驾驶,全球现在目前投入无人驾驶花钱最多的公司是Google,和Google一样投入最多的是Uber。
美国无人驾驶实验室里共有12个世界顶级无人驾驶专家,6个已经被挖到Uber,所以基本就是他们在做这方面大量的研发。刚才讲到是要解决出行吗?是!但是,如何去除人为因素使交通变成一个非常稳定的、可计算、可测量、可匹配的和大数据去连接的一个品牌?所以,未来一定要“去人为化”,要用机器去实现车的调配,要花大量的资金在无人驾驶上,这是Uber这个产品构造最主要的核心地位的核心。当你构造自己的产品或者业务模式的时候,其实不能停在第一步,对于投资人而言,他想看后面你的延展部分是什么?所以, Uber是在构造一个非常强悍的、未来的商业模式,可供支撑它的估值,这是业务模式的这一点,这样的一个故事是投资人能够听得懂、听明白、并且认同的故事,所以它的估值非常高。
第二、跟大家分享一下Uber的营销。很多人认识Uber是因为Uber的品牌营销,各种各样的好玩的,各种尖叫。大家觉得Uber的市场活动非常有趣。我们在全球有一个活动叫“冰激凌日”。在夏天基本上我们会做一个“冰激凌日”,就是你打开Uber,发现屏幕上的小车没有了,换成一个一个小的冰激凌图标,你点这个冰激凌,离你最近的冰激凌就可以送到你的面前。
在中国的七夕,Uber做过一个活动,叫“全城热恋”。一般都是男朋友攻破女票的招数。很多其他的APP会把自己的开屏(就是一打开软件有广告),Uber从来不会把开屏做成广告,基本是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个屏大概值多少钱呢?我们开屏的广告费用大概一百万起一次,因为他的体量非常大,但是不卖。这个开屏是七夕那天,打开这个屏以后,就是谁跟谁的一个告白。比如我跟女朋友有一个告白,我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全程告白”,也就是我写一段告白的话,在这一天,所有北京市的Uber的乘客打开Uber,首先刷屏的就是我对女友的告白。另一种就是我只向他告白——当天打开Uber的APP,她就能看到我对他的告白,告白完了我会附近叫一辆车,约他吃饭。我一按来了一辆豪车,里边有玫瑰,有婚纱,有钻戒,我往那儿一跪,这个基本就拿下了。然后,车开到直升机附近,我们上了直升机飞到万科的楼盘,房顶上看到一个横幅“我们在一起,我爱你”。
我们跟淘宝曾经做过一个活动,就是“一键呼叫设计师”。你可以打开“设计师”的键,这时候车就到附近了,你上车以后,里边就有一个专业的形象设计师给你搭配衣服,美容美发,你出来的时候焕然一新。
还有“一键呼叫一个亿”,这是我们跟一个基金做的活动。Uber在上海和深圳做过,北京目前没有做。在那天,全城有10辆运钞车在城市跑(但是车里面没钱),是运钞车的概念,你点开那个车的时候,就在你附近停下。你进去以后,发现有特别好的沙发、雪茄、洋酒,你坐到一个大沙发上,端上洋酒,点上雪茄,有亿万富翁的感觉。这时候,会给你一个证书,说你得了一个亿,你扫一下这个二维码,进到APP里面就会真的出现一个亿!你的名下账户有一个亿,可是这个钱拿不走。又是逗我玩呢?不是,怎么逗呢?一个亿一天利息多少钱?基本的理财,13000多块钱。所以,当天一个亿的利息归你,所以也不错。
刚才我们说的是“有趣”,现在这是“有料”。很多人知道,Uber做过一个活动,佟大为当司机;这个是”一键呼叫直升机”,男主角是赵又廷。
第三、大家觉得Uber的市场活动有用,所以这个活动是我们跟“小动物保护协会”做的活动——“一键呼叫萌宠”。在一个特别烦躁的周三的下午,离周末还很遥远,心情正郁闷的时候,拿起手机打开Uber,看到一个小猫小狗的标一点,半个小时之内,工作人员把一个萌萌的小猫或者小狗送到你的面前,让它陪你半个小时 (如果老板不介意)。当然,你如果有非常好的善心和善举,也可以收养这个流浪的小猫小狗,这是一个公益活动。
我们在中国iPhone6首发的时候,除了通过苹果店排队,点Uber可以把iPhone6送到你们家。还有一些医疗机构,可以在冬天“一键打疫苗”,这是我们跟小米在新加坡一起做的“一键送小米”的活动。
大家知道应聘的时候,很多毕业生拿着简历投递无门,Uber有一个“一键叫高管”的活动。你坐在家里面一按,一些企业的高管坐到车里面,你直接在车里面跟老板面试,搞定了就直接拿Offer。同样的模式,我们给创业企业做过“一键呼叫投资人”,投资人上车,你跟他说7分钟,当然有超时10分钟。大家回家练一练,7分钟能不能说明白你自己是谁,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用户痛点是什么,核心的竞争壁垒是什么,未来的规模是什么样,要多少钱。
从Uber自己角度来讲,它去构造一个活动,首先你自己的产品一定要性感,一定要找到自己性感的地方。你说没什么性感的,黄太吉卖个煎饼都性感。要性感,要简化,找到最闪亮的部分。我自己做公关的,做了这么多年,基本上每个产品,每个企业都是有故事的,创始人如果自己都不知道,你没法跟别人讲,你要讲给投资人、合作伙伴、用户、媒体听,甚至要讲给员工听。所以,从产品设计来讲,要Lacal而不Low,你自己设计一些活动的时候要非常本地化。我原来在亚马逊做过,在很多外企做过,我自己觉得Uber是蛮接地气,有质感的一个外国品牌的本土互联网公司。所以,首先举个例子,我们看一下我们的“黑车司机”。
(播放VCR)
Uber就是保持住这样的一个调性,所以,在本土化的市场活动一定要跟本地的特点结合。所以,杭州我们推出了“一键叫摇橹船”,在北京可以“一键呼叫人力车”。在广州我们推出“一键叫舞狮“,在武汉做的一个”特色咖啡馆“的一个地图。所以,我们把所有的活动放在一起来看,Uber评估自己的活动会分成几点看是不是成功。第一、是不是跟本地特色结合的很紧。第二、和Uber自己的气质是否匹配。Uber的特质直接叫Uberness。第三、跟产品的特性是否匹配。”一键叫“在英文里就是“响应需求”的概念,这个是Uber整个产品最独特的东西,就是基于位置和时间的一个及时发起的需求。
所以,我们拿三个活动来评估,第一、萌宠的活动:本地化一般,Uber的气质很好,对产品的特性应用很好。所以,我们用这种纬度来评估我们去构造一个活动本身。我们在Uber会看到这么几点,第一、首先创新,和Uber整个的调性非常相似的品牌做传播,尽管它是小的,但是是创新的,一个新的概念,新的理念——“一键送什么”,Uber现在不会做一键送什么了。一定是非常好玩的,参与感强的。第二、强势品牌,第一个活动就是因为它的特点非常独特、新颖,形式非常好,有利于传播,同时有利于用户产生内容(UGC)。要跟一些大的品牌合作,互相都是强强合作。比如大众有一款最高端的车叫做辉腾,老被误认成为捷达的那辆车,高调奢华,其实品牌非常好,对于辉腾要活化品牌特质,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要跟一个高品质的品牌合作,所以我们跟辉腾曾经合作“一键探索故宫”,一键成为皇帝的概念——策划跟辉腾参观故宫的特殊线路,这个气质感就很强,所以是两个强品牌进行的合作。
第三个层面,遇到土豪死活要砸钱。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构造出一个好的活动形式,把这部分资金转化成给用户的优惠券,回馈用户拉新。你说Uber这么强还拉新?对,Uber整个的用户量还是远远少于滴滴,所以它也要涉及到用户拉新的问题。所以,构造这样的市场活动的情况下基本上是这几个纬度。
这是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做的一个汇总,这是大概不到20个城市,其实现在大概已经是25个这样的城市。
基本上这就是我的分享,Uber这帮人还是挺牛的,挺拼的,小朋友们都超级年轻。Uber现在在中国有一种Uber模式,什么概念呢?就是“三人突击小队”,我们现在在24个城市开展业务,大家猜一下Uber在中国的正式员工大概多少人(200多人)。知道滴滴多少人吗?大概四千多一点,他们大概应该七八十个城市。
Uber在整个中国业务分成三个大区,其中一个大区的大区总经理今年26岁,加入Uber大概两年,之前是中国银行的一个外汇操作员。Uber什么人都有,卖洋酒的,银行的,搞投资的,创业的,什么人都有。所以,这是一个特别好玩的群体。但是,在中国遇到了非常非常难的情况,政策、竞争对手。所以,Uber自己给自己打气的时候说:“Uber ON”!做营销的都知道,目前微信营销不太好活。但是,在中国有一家企业非常奇葩,就是没有微信营销,这就是Uber,因为微信把Uber封杀了,所以在微信上你搜不到任何一个Uber的官方账号。去年Uber跟微信打了一仗,他们才开了新闻的搜索结果。所有的新闻、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连微博都黑我们,为什么?因为微博的一个股东就是阿里巴巴,我才知道微博里面还有一种限制流量的方式叫做降频处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问我,你突然发现你的竞争者非常牛,你自己微博没有流量了,他在做降频处理,微信更简单,直接封杀。所以,当没有微信的时候Uber还活着,大家不用担心,你们一定会活的很好,我的分享就到这儿,最后用一个小的视频结束我的分享,再次感受一下Uber这个团队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