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683-666

案例 公司“股权转让”时的五大法律依据!90%的企业不知道

4879

• 文章导读
公司股权转让是企业日常法务中的重要环节,许多企业运营中的法律问题,有一部分可能来源于此,所以老板一定要注意。
目录
  • 1  法规依据一
  • 2  法规依据二
  • 3  法规依据三
  • 4  法规依据四
  • 5  法规依据五
法规依据一:

合同约定转让公司全部股权及资产,在实际履行中仅对股权办理过户手续的,未办理资产产权变动手续的,应认定当事人之间仅实际发生了股权转让法律关系。

法规依据二:

股权转让合同约定的转让方不需向受让方开具发票的条款是以损害国家税收利益为目的,根据《合同法》第52条第(2)项的规定,应为无效条款。


有啥不明白?   电话问律师啊!

法规依据三:所涉股权系第三人所有情况下,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认定。

【裁判要旨】股权转让合同中,即使双方约定转让的股权系合同外的第三人所有,但只要双方的约定只是使一方负有向对方转让股权的义务,而没有实际导致股权所有人的权利发生变化,就不能以出让人对股权无处分树立为由认定股权转让合同系无权处分合同进而无效。

法规依据四

公司经营范围发生变化或者被宣告破产,不影响以公司股权为标的物的转让合同的履行。

【裁判要旨】当事人订立股权转让合同后,公司经营范围发生变化或者被宣告破产,不影响合同的继续履行。股权因公司经营范围发生变化或被宣告破产的贬值损失属于正常商业风险,当事人应根据合同约定承担。

 法规依据五

受让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受让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且未依法进行报批和评估的情况下,仍以明显不当的低价受让该国有资产的,不属于善意受让人。

【裁判要旨】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解释(一)》第2条的规定,因《公司法》实施工前有关民事行为或者事件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如当时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时,可参照适用《公司法》的规定。二、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3条的规定,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进行资产转让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该规定属于强行性规定,而非任意性规定。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进行资产转让时未依照上述规定进行资产评估的,转让合同无效;受让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受让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且未依法进行报批和评估的情况下,仍以明显不当的低价受让该国有资产的,不属于善意受让人。

股权类合同审写:            股权分配协议   股权代持协议  股权转让协议  股权激励协议  股权协议套餐模板  投资协议 

公司经营类合同审写:   公司章程        劳动用工套餐     劳动合同    网站用户协议 

商务合作类合同审写:   服务协议    法律文书    租赁合同    商标许可协议   商务合作协议 

法律问题没有解决,请求专业律师服务 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