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683-666

案例 北京拟出台好人法 让爱心没有后顾之忧 代表再议“好人法

3069

6月29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惠强召开代表座谈会,听取代表们对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及“一府两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下月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扩大)做准备。十多名代表围绕急救立法、控烟立法、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旧区改造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好人法”不应让爱心存有顾虑

路遇他人突发疾病,应不应该帮?怎么帮?上海市急救条例目前已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三次审议,其中,关于实施紧急现场救护该不该免责的条款备受瞩目。“好人法”应该如何立?成为座谈中代表热议的焦点。

“目前的条款是: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市民,对急危重患者按照急救操作规范实施紧急现场救护。而对于未经过急救培训的市民则要求拨打120电话,对此,我是有意见的”,高解春代表提出,很多心脑突发疾病往往抢救时间及其有限,“就是四分钟内的事,如果那时候还等着救护车来才能救治,往往是来不及了,况且,所谓‘规范操作’和‘具备技能’,很多时候界定模糊,很多医务人员,也未必能达到完全的规范操作”,他认为,这样的条款设置,事实上容易让很多人在爱心行为前止步,对于爱心善行,立法不应加以过多限制,而应给于更加旗帜鲜明的倡导。徐耀庭代表也指出,目前,在治疗突发性心脏病方面,自动除颤器的成功率很高,而且操作上也非常简便、安全,但是法规提出,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才能使用,给人的感觉是,不敢轻易尝试,做好人好事是没有免责保障的,他认为,在这方面,法规应体现更多的引领和倡导作用。

室外“游烟”危害不容忽视

室内全面禁烟可行不可行?如何控烟更有效?作为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立法项目之一,上海市控烟条例的修改,成为座谈中代表们关注的热点。“现在餐厅中都有吸烟区和无烟区,但是这并不能阻断烟雾在空气中的飘散,不能切实保护人们免受烟雾的侵害”,贾巧萍代表认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在室内全面禁烟方面不能采取倒退的姿态,“‘该不该’不应成为问题,重点是如何执行与落实”,贾巧萍说。程国樑代表认为,在关注室内禁烟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如何做好室外控烟。他指出,由于空气具有蔓延性,在马路上一边走一边吸烟,也就是所谓的‘游烟’危害同样很大,他建议,能否像日本一样,哪怕在室外,也要规定只能在某个区域吸烟。他同时指出,文艺作品在控烟宣传方面应承担积极责任,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今年年初的电影《老炮》中有不少吸烟镜头,这对于青少年的观念导向很不利”。

社会治理需要凝聚社会共识

如何形成社会共治、共识,提高政府管理成效?陈崎代表建议,政府在制定决策之前,要进行充分调研,倾听方方面面的群众意见,对于决策出台的前因后果应充分论证,对于决策出台后可能出现的民情民意要进行充分预估,只有后续结果及工作想清楚、想充分了,决策才能更具科学性。林宏鸣代表提出,在一些涉及全民的整治行动前,能否先进行一波全面宣传教育,告诉人们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为什么这样做,对于一些焦点矛盾问题,可以组织全民大讨论,让大家通过辩论、投票等方式,形成共识。贾巧萍代表提出,要建立与民意沟通机制,让民众充分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意图,从而加大民众对政府决策的认同,提高执行效率。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薛明扬,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副主任郑海生,办公厅副主任许萍,研究室副主任尼银良等也参加了此次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