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683-666

案例 创业年会特别版·2015年创业投资盘点

5605



      其实我不是专家,只是来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今天这个活动比较火爆,为什么过去一两年时间像快法务这样的公司能够快速成长,其实都与整个创业的大环境是相关联的。所以,每年到总结和新年开张的时候大家都想看一下数字,一方面看一下过去的一年是多么的火、多么的热,另外也想了解一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所以,今天用比较短的时间给大家快速的回顾一下2015年。

我们用了两个关键词讲2015年,“裂变”其实就像昨天的天气和今天的天气。昨天非常非常冷,今天虽然也是阳光天,但是也是非常刺骨的。但是,今天大家过来的路上会发现已经暖和了很多。其实正是这样冷和暖和的交叉伴随着2015年,所以我会围绕各方面来讲。当然,因为时间有限,重点会在第一块和第二块。

      我们自己正好在做年度盘点,用的一个关键词是“风口”下的“冰与火之歌”。“风口”就是讲去年创业人在哪些领域进行创业,投资人在哪些领域进行投资,包括大公司在关注哪些新兴的事情。所以,把2015年占比或者被提到最多的关键词列了一下。第二冰与火,里面有非常多好的数字,当然里面也有非常多不太好的数字,尤其是天气的骤变、骤降可能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我们可能就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进行延伸。

      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第一、2015年每天新成立的公司和每天的投资事件。在全年过程中,平均每天的投资是超过平均每年设立的公司的第二、可能二级市场对一级市场的延伸,就是大家在去年的6月份到7月份经历了股市的过山车,可能到下半年发现新三板从上半年每天10家,到201510月份基本上每天有40家的朋友在新三板挂牌。第三、有一些地标性的是2015年非常出现的,一块地标是创业投资的聚集地。二是传统行业干的很多事情,和互联网发生很多的融合第四、估值和市值。这是本次数据的基础。

从五块讲创业公司的情况,这是把过去五年创业公司的数量放上来,我想给大家讲的不是里面具体的数字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讲的是各种趋势,会不会出现活跃的趋势可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快法务从2014年成立到201512月份,他们把自己帮客户所做的成立公司工商这一块的数据拿下来,其实也会有一个趋势,有的时候就是从这种趋势当中去看,会不会有那么多新的创业者进入到这些领域。因为创业者成立公司的速度是这个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

第二块是一个地图,其实集中度一直都在下滑,比如在前三位的前两年可能76%73%,到2015年北上广三个省份加起来可能70%。虽然都很高,但是这种集中度的趋势可能在不断的下滑。第二块是前十位的地点,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其实还是一小波人做的一小波的事情,因为中国的地域是非常大的,前三位地点占了70%,前十位地点占了93%,够可以看到在地点分布上面,其实互联网还是在非常窄的一个地方。如果以后互联网和很多很多结构在一起,其实地点上的分布会更加分散化一点。最后一块是创业地标。我记得做20132014年盘点的时候没有创业地标这种概念。但是,在2015年这些地点可能成为很多城市新的步行街。比如北京有创业大街和望京SOHO,在深圳有创业工厂,梦想小镇。如果开的咖啡厅比创业人群更多,里面是不是有些不健康,是需要大家来去考量的。这里是一个创业公司所处的行业分布,因为这样一个分布很重要的是与投资人投资的地点进行对比,创业的集中度其实是高度集中的,前五个行业几乎可以占到所有公司数量的56.52%,然后我们把每个大行业里面的细分行业也进行了一些筛选。当然,因为时间所限,关于行业的分布不会成为今天分享的重点,还是会与大家讲一下创业跟投资大的趋势。

第三块是一个升级进阶的过程,这里的数字是这样的。百分之百是IT桔子上面所有的公司,31%所有获得投资的公司里面,现在仍然在初创期的三个阶段。创业公司数量最多,投资公司的比例其实还是只有30%,并不是说所有的公司都能够融到资。从初创期到最后的1%是融到资的进阶,初创是天使和A轮,成长期是B轮和C轮,可以看到31%4%是一个骤降,要进入B轮和后面的阶段是非常残酷的。成熟期是说D轮、E轮,包括所有被并购的公司,我们也把它放到了成熟期,因为他没有进入下一个1%的上市环节。最后一个1%是独立上市的公司,这里的上市包括了新三板,包括了A股、美股、港股,可能只有1%的比例。特别想给创业者分享的就是不管外面的公司数量多么多,融资多么多,我们要追求成功上的比例和节奏是从来不会发生变化的,就因为这个里面会非常残酷,与这个残酷相比,下一个就是死亡公墓,我们自己也在做关于死亡的一个盘点,但是比较多的媒体经常会借用IT桔子的数据做一些死亡数量的盘点。2015年我们做判断的时候没有重点讲哪些公司关了,但是我们列了一些去年2015年非常集中的公司关闭的地方。因为很集中的地方出现了非常多的公司,然后又在去年的市场环境下面接二连三的出现了“关闭潮”,可能意味着这个领域是不是创业者可以做更多的探索,这是在死亡公墓这方面重点讲的。

      接下来是资本的裂变,因为资本比起创业可能就出现了更多更多的变化,这也是一个时间+数量的关系,过去的五年时间里面,平均每天发生的投资事件的变化,到2015年平均每天有12起,比前面80多个公司的数量是更快的,也到了一个新的拐点上面。其次是一个集中度,融资越多,公司越多,公司越多,融资越多,出现了一致性的偏见。在中一致性的偏见背后可能就有三个困惑出现了,这三个困惑相信不仅是摆在投资人面前,也是摆在每家公司面前的三个问题:第一、融资事件这么多,到底谁做的好?第二、如果融资的越来越多,节奏越来越快,通常公司是越来越没有边界,他想专注于一块的业务,但是后来在资本的相互关联下面,可能每家公司都没有业务边界。第三、融资能力正在成为一些公司的门槛,包括融资能力可能也在成为一个行业淘汰和竞争的门槛,这种门槛是不是合理的,可能也是需要大家来思考的。第三、轮次和金额的关系,前面100%1%是全部的公司,这里的投资比例是获得投资的构思,首先大的数字是估算出来的,不是精准的数字。2015年全年大概有500亿美元的投资超过3200亿元,相信真实的融资金额可能比3200亿人民币还要更高一些。第二、轮次的演变,在A轮以前的投资事件其实占到八成的比例,在2015年,到B轮就10%,意味着只有1/8的公司才有可能在融资结构上面进入到下一轮。第三C轮,又少了1/3左右。最后一块,2%D轮,包括被并购的D轮的还有上市的公司。第三是估值,今年我们特意盘点了估值十亿美元以上的,我们看到底有哪些标杆公司未来会成为中国互联网新的标杆,但是只有60家,大家想象太多了,平均一周可能就会出现一家多这样的公司。最后一个是融资结构的事情,2014年有两家公司每年融资都有四轮,2015年仍然有两家公司融资在四轮。2014年趣分期做消费金融,鼓励学生消费,买东西给他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去年试产品,他也融了三轮,这样的校园O2O同样是让学生去消费的。学生可能还没有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消费人群,但是学生市场可能是未来一个很大的市场,就是校园驱动。在美国比如Facebook是由辍学的学生在校园里面创业,成为现在全球可能估值很高的企业。在中国这种公司有没有可能成为很大的公司,可能都是值得怀疑的。2005年人人网这样一家从校园社交人群起家,到2015年他们主营业务是什么?都值得大家去思考。第三、退出的事情首先是一个并购的市场300多起并购事件,披露的金额是超过2300亿元,如果把2300亿加上前面的3200亿,大概有5500亿,我们把5500亿都认为是一级市场的公司,其实站在IT的立场我们重塑这个数字,我们特别希望有一天这个数字能够发展到一万亿,因为在一万亿,可能在资金上面达到饱和度,资金达到饱和度之后,其实就是要去看这些公司的业绩和流动性到底能够做到什么样子。其次,有非常多的大的并购事件,这里列了五起,都是行业的老大和老二。但是,并购和并购之间的主体是非常值得大家关心的,比如滴滴和快的是没有上市的公司并购,58、赶集是一家上市,一家没有上市,携程、去哪儿是两家上市公司之间发生的,最后,百合和世纪佳缘一家是港股,一家是美股。第二块说的上市,没有包括独立的上市新三板,2015年有25家。第三、新三板三个数字,一块是新三板上面挂牌公司总的数量,第二块是总的市值2.46万亿其实还是比较小第三更重要的可能是一个节奏,上半年大概平均每天20家,第三季度平均每天有30家,第四季度平均每天40家,在这样的节奏上,快速到了现在的5000多家。1月份前两周,每天挂牌的数量仍然挺多。

      重要的问题来了--流动性估计这么多公司里面有1%的公司具有流动性,可能还有99%的公司未来是不是会成为大家借壳或者其他资本上面操作的行为就有待继续的观察。

      最后一块是一个私有化。中概股上面大概有60多家中国的公司,2015年有32家中概股收到了私有化的邀约,接近50%的比例。当然,到现在这些公司在私有化进程上面的节奏可能也是不一样的,因为确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资本方面的操作,而且正好碰到了全球的股灾,因为整个二级市场,不管是中国还是海外,其实整个市场都是非常惨淡的。对于这些发布私有化要约的公司他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动作可能都会值得大家关注。同时,进行私有化,其实是对公司格局发生特别大变化的一个操作。

      最后一个是投资机构的变化。伴随着创业合伙人,实际上投资人和投资机构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就是一个老牌和新锐的机构可能在不断的出现变革和洗牌。我们在这里会列三类。第一类,活跃的VC,然后会发现这些机构不管投的公司的数量还是在创业者当中的知名度都会集中在三家。其次,排在前20家的活跃机构,他们可能会投出所有的当中的10%,可以看到投资是非常集中的第三、策略,对于VC而言的策略非常有意思,包括很多类,第一、这些机构不断的向前移。第二、他们不断在后项上面做非常多的延伸,比如他们会和券商去做一些并购或者做一些上市回归的基金。第三、他们正在成为很多基金的LP,不仅仅包括天使,也包括后来独立出去的很多新的基金。这里特别想讲的是以上这些基金通过近乎垄断的方式,从最早期的投资,甚至去投那些刚刚设立的基金,一直到后期的上市,全链条上面,其实他们自己的这种消化链条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强大。

第二、活跃的天使。第一梯队,然后在天使里面因为它比较分散,所以排在前20家的天使基金可能可以贡献全行业的30%的投资。最后一块是活跃天使的策略,主要是两大类,第一类合投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就是找一些天使基金之间的结盟,比如说好几家基金一起相互来投也是在成为一个趋势。第二、他们在与VC结盟,进入到这些天使基金里面的公司,有些项目拿到了名校的入学证书一样,如果后面的情况能够真正启动起来,大家可以想象可能在资本上面(因为我们是假设公司的业务发展很好),其实它在资本上面越往后面被投资人在不断的去打通资本上面的流动节奏。

      活跃VC和天使讲完可以看到出现几个关键词,一块是垄断,一块是形成他们的几个生态链,但是不是所有的投资人都想这样做。所以,非常多的新锐基金仍然在2015年不断的出现,当然这些基金可能不仅有30多家,现在盘点下来大概有6070家新的投资机构在2015年沉淀。其次,新的投资机构正在采取新的策略,比如说设定全民FA的机制,包括Carry的变革,包括他们搭建了数据团队和技术团队,最后就是可能专注于垂直领域的机构不断出现,比如专注于金融、专注于旅游、专注于泛娱乐,专注于体育。

      由于时间有限,热点行业只能带过,包括大公司的疆土,我最近正在做大公司的盘点,其实里面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创业公司数量再多,投资机构投的再热闹,放眼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疆土和版图,一端很多很多,但是大家的市场份额可能仍然只有10%,或者30%,可能70%或者到90%的很多领域的市场份额可能仍然在这些大的巨头里面,当然又包括了三座大山和三座小山。

独角兽俱乐部。首先,看他们覆盖的行业,可能主要在电商、金融和汽车领域。这三个领域可能也是过往发生投资越多,包括吸金能力最强的,他们占比超过52%。第二、他们的融资能力非常厉害,即便我们算的大数据非常多,但是这种数据是非常不平均的,绝大多数金额其实是被冲出来的公司所消化的。这60家公司最新一轮的融资,平均每家有接近4亿美元,非常多大的数字还是被冲出来的构思所分享。第四、时间节奏,最短的一家公司花9个月的时间。第四、公司的属性,把这60家公司拿出来看,可以发现和BAT有关系的占到50%。然后,意味着白手起家的公司想冲出来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最后,是一个一二级市场的对比,我们把中概股上面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数出来只有29家,这是二级市场中概股的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但是一级市场里面只有20家。假设这些公司抛开被BAT“包养”或者收购,他们有独立上市能力的公司有多少,如果没有办法成为互联网创业的,现在应该叫第四极或者第五极,可能创业标杆的公司永远被我们所追寻着。

      这是一个估值飙升,估值飙升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就是一家公司从成立的时间到拿到最新一轮,包括拿到十亿人民币的时间,用它的估值除以它成立的时间,算平均每个月这家公司估值的增速。可以发现245家公司平均下来每个月的平均估值2.06亿,里面有两个数字:一块是它被足够的平均化就不具有代表意义,因为平均每个月都能够增加两亿,可能一家公司花两个月就能到10亿人民币,但是,也不是这样的,这样的原因也是因为前面排在10%1%的公司所带来的。第二、时间节奏,这里的736202分别是201320142015年它的估值到达的实力。2015年投资很火热,很多人都觉得融钱很容易,另外,以前的公司在2015年他们获取了市场上面绝大多数的金额。右边的一个雷达图是因为每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节奏其实是不一样的,但是因为要展开来讲就更复杂了。

最后的一个总结,一块是我们觉得现在的行业格局可能是在一个波浪线的雏形当中。也就是波浪线是比较正常的发现,因为波浪线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比如所有的创业公司在做的事情一端可能是消费不断升级,也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很多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消费升级的机会,大家做这个领域的创业。其次,技术在驱动。也就是以前大家在外面所看的那些技术,包括过往被我们提了很多很多概念的技术,其实随着时间不断的积累,这些技术到现在它可以进入到商务化的步骤,这两端正在刺激着现在非常非常多的创业构思在出现。其次一端是资本是很充裕的,也就是说,现在不是没有钱大家不去投,资本还是非常充裕的,但是资金的流动性其实是慢慢会受到影响的,因为资本是逐利的,可能要看到很多机会才会涌进去。

第二、对于公司这一端,其实在座的主要都是创业公司,大家会发现如果你身边所有公司都融到钱,你会发现,我们在招人,我们在竞争上可能会很残酷,外面的人不知道哪些公司好,哪些公司差,所以说好的公司和好的创业者是很难凸显的。其次,非常多优秀的公司都是经历了很多个经济周期的挑战,没有一家公司不会经历挑战就顺理成章的成为领先者。

最后一块拿三个关键词作为总结。其实2016年的冬天还是非常冷的,还是希望很多公司都能够以活下去作为自己在2016年最基础的使命。其次,大家不要去为了活下去而去做短暂的让公司做现金流的事情,还是要想自己当初成立这家公司的初心,是去解决社会上面什么样的问题,想改变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或者想在自己的初心所覆盖的范围里面做商业模式的探索,而不要为了活下去,一下子走到其他的方面去了。第三块,虽然很艰难,天气也很冷,但是还是希望大家不要丢失信心。因为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是不可避的潮流,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这里有一个广告的二维码。


提问:我想问一下文总,现在大的局势来看不是很乐观,您对于宏观形势,中国创投行业的判定有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文飞翔:对,宏观经济,因为上周好像也刚发了中国的GDP增速,大概6.9%。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对中国GDP的增速数据是有一些质疑的。第二、大家正好看到了,不管是中国的股市还是国外,其实都在不断的下降,可能意味着资本的融入性上面有一些疑问。第三、我们可以感受到身边的很多传统行业,除了互联网行业以外很多行业可能都遇到一些问题。在这三者之上,宏观局势的影响大概就回到两点,对于我们而言的机会在于为什么增速会放缓,包括遇到很多困难,其实很多创业公司要做的创业的方向可能就是大家要围绕很多放缓的行业,因为那些行业可能是过往支撑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领域。以前可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都是在很多虚拟经济,接下来都在进入到实体经济里面,一方面带来很多创业的机会。第二、如果资本的融入性也在放缓。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就意味着大家很难在资本上来的操作获得发展,其实还是要解决前面关于GDP增速,关于传统行业遇冷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当中找到了自己获取商业上的伙伴,可能才有可能带来二级市场上面,包括大家现在所看到的很多股市上的好转。我觉得它是一个双向的关系来去完整的说,假设要一句话总结,可能就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提问:因为生活消费这些数据,B2B  2015年投资的趋向,以及2016年您有什么样的判断?这个比例在2015年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以及2016年的判断。

 

文飞翔:B2B2015年可能是少见的直线增长,就是假设融资是有角度,我觉得B2B里面的融资从1月份到12月份至少超过60度角,甚至超过70度角的一个增速,这个领域不管具体到电商这个领域,还是具体到企业服务的范畴里面,B2B都是2015年非常非常大的一个“风口”。但是,其实每条线上面估值很高的公司都出现了,比如钢铁、农业、生鲜电商、快消的配送,还有农业。这个时候带来的第二个挑战就是他们在业务的增速上面并没有实现比如说60度角,甚至45度角的一个增长,就是资本上面的增速和业务上面的增速曲线是不一样的。对2016年所带来的问题就是B2B是未来非常非常大的一个机会,大家还记得阿里巴巴1999年刚成立的时候就在做B2B的事情,包括它的港股上市的公司也是B2B,但是后来B2C业务,包括金融业务超过B2B是冷下来的,去年阿里巴巴又重新在做B2B业务。其次,每条线上面估值10亿人民币以上的公司非常多,对他们而言2016年的挑战可能在于两个点:第一、B2B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去解决前面大家所看到的宏观经济的很多变化,就是有很多领域它遇到了问题,比如说钢铁领域,比如说塑料领域,比如说农业的一些领域。如果B2B的公司真的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和传统行业非常深的进行变革,里面包括对流程的重新梳理、包括对里面的参与者重新的梳理、包括对商业模式,就是一个闭环的理念。各家所做的事情的一个重新梳理,如果这条线能够走通畅,可能中国非常多的To  B的行业都会迎来一个春天,但是如果B2B初创的这些公司对这个行业带来的是一些价值的毁灭,或者大家没有关心中间的核心价值的流动,只是在关注一些表面上想去做撮合,或者表面上把配送和物流做好,或者把供应链金融环节的东西做好,可能它对这个行业就会发现,这么多钱投下去,可能最终对这个行业没有带来很大的变化。这是B2B

    然后,对于新兴的B2B公司而言,我觉得新兴的B2B公司一般有几种打法。第一、拼补贴、拼低价。第二、从很小的环节切入进去,但是把服务链做深,可能自己会更加倾向于把服务链条做深。也就是说,大家真的想做供应商和需求商都在里面出现,然后中间可能需要信息对称,可能需要配送环节对称,可能还需要围绕这个过程当中做一些供应链相关的环节,但是现在出现的很多公司,其实还没有把整个环节打的很通畅。总结下来就是行业是非常好的行业,因为它就是把握住了中国传统行业的经济面临的很多问题。但是,难点在于很多的中国传统行业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家要去做的时候这种难度会超过在消费品电商上面所面临的很多的问题和很多的挑战。谢谢!